在纺织品及服装商品检验工作中,颜色测量,尤其是色差测量是一个经常性的检验项目。快速而又准确地对商品作出检验结果,是商检工作的基本要求。那么,纺织品色差检测用什么仪器?纺织品色差检测方法又是怎样的?本文为大家做了相应的介绍,对颜色检测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纺织品的颜色取决于照明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观察者的色觉特性以及纺织品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结果。在CIE的三刺激值表色系统中,对其中照明光和观察者作了标准化,致使复杂的测色工作被简化成测光。
测色仪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测定纺织品表面的光谱反射率来确定三刺激值,叫做测色用分光光度计;另一类是直接测量三刺激值,叫做光电测色仪。
测色用分光光度计在结构上主要由光源、单色器、积分球、光电检测器和数据处理装置等几个部分组成。光源发出的入射光通过单色器后,得到波长间隔很窄的所谓单色光,这种单色光照射在样品和符合要求的布样表面,然后反射到积分球上,并在积分球内经过多次反射后,被光电检测器吸收,由数据处理装置对光电检测器检测出的光强度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样品颜色的三刺激值。
光电测色仪在结构上主要由光源、滤色片、感光器和数据处理装置组成,日本的设备还拥有积分球。它是模拟人眼感色的原理设计的。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滤色片,把感光性能校正成人眼的色觉特性,这种光照射到样品表面,由硅光电二极管接受,利用数据处理系统显示结果。
比较两类测色仪器,分光光度计提供的信息多,数据广泛,测得的三刺激值比较准确;而光电测色仪则具有价格便宜,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光电测色仪测得的三刺激值往往与由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值有一些出入,尤其是测深色样品时,这咱差异就比较明显。但是如果用来测定两色样之间的色差时却又与分光光度计近似,因此也称之为色差计。
用仪器测色差时,所选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且大小应能满足仪器所需。如果样品面积太小,不能覆盖测样窗口,可用黑框小孔测色计算法。对于对光的偏振作用比较敏感的样品,如缎带等,应取多种置样角度下的平均测定值。对于组织比较细薄稀疏的样品,需要折叠几层或选择色泽近似的类似纺织品做衬垫,对于毛织物等吸湿性强的样品在测定时要注意避免湿致变色现象。如果是烘干后的样品,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回潮,然后再测色。对于簇绒类织物,如地毯、绒毯等,由于光线射到绒面后很少能再逸出,使得测色值偏暗,为此,应该将这类样品装于光学玻璃之后,使绒毛朝一个方向倒伏下来再测色。
进出口纺织品一般都有一个指定的色泽要求,称为“标样”。在检验过程中,完全符合标样的极少,大部分是仅能接近,即存在一定的色差。从而产生了色差如何度量以及对色差的宽容量如何制订的问题,这关系到有色差的纺织品能否合格。
以往的色差检验只能依靠目光鉴定,尽管人的目光对于色差相当敏感,但是要做到定量鉴定色差的大小却很困难。目测色差对于鉴定者的色觉、照明的光源、背景的亮度和色泽等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并且制订了一些统一目光的参比标准,如“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等,然而仍然不可避免地在鉴定结果中带上鉴定者的主观倾向。而且在检验品种多、批量大、现场检验环境差等情况下,检验人员的视觉疲劳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将对鉴定结果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常在厂方、外商和商检机构之间发生异议和争执。在这种情况下,希望能由仪器代替目光进行“客观”检验的要求已经成为仪器测色开发的主要动力之一。
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测色制的建立,为定量地确定颜色属性创造了条件。CIE测色制认为,可见色具有色相、彩度和明度这样三个基本属性,各个属性上的差异都可以构成色差;反之,一颜色感觉上产总色差也可以分解为各个属性上的差异,并且由此建立了三维色空间,把每个色空间中的点都用X、Y、2三个值来表示,称之为三刺激值,每一个颜色都对应着一组确定的三刺激值。为使两个颜色匹配,确定这两个颜色的三刺激值应该相同。从而测定颜色也就转化为测定三刺激值的问题,如果已知两个颜色的三刺激值,则可利用色差公式算出色差,仪器测色技术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开发出来的。